若要生存 街头文化必须正视性别歧视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Streetwear 的根基是一种坚定不移的社区意识。而近年时尚产业对街头文化的著迷,也正是出于对这种意识和真实性的看重。然而,Streetwear 的魅力核心仍是将男性群体作为目标,尽管这种做法已稍显得偏离主流 — 传统品牌早已培育出大量针对女性的高级奢侈品,而街头服饰则完全相反。街头文化产业从近年起才开始对女性群体给予应有的尊重,但它的根源早在几十年前就已建立,最早可以追溯到 80 至 90 年代的反传统文化(Counterculture)。随著全球化的脚步,街头文化的面貌尽管不断改变,但仍是受涂鸦、嘻哈、滑板、街头和冲浪等社区文化的影响,而这些社区文化在传统上都是男性占主导地位。

「从一开始, Streetwear 就一直代表著特立独行的男性事物」,洛杉矶街头品牌 The Hundreds 的主理人 Bobby Kim 这样说道,他在 2003 年成立品牌,「但我认为从一开始就是这样的原因,与其背后的亚文化息息相关。」颇具讽刺意味的是,「Streetwear」的概念似乎从一开始就站在了「Fashion」的对立面。在当时,男性群体与时尚品牌行业双方都存在著不少忽视与误解。而 Streetwear 扮演的更像是一个 Game Changer 的角色,使得规则变化,使得男士可以通过不同风格表达自己,不必担心会因此被贴上不合适的社会标签。「对于那些对服饰和时尚感兴趣的男人来说,Streetwear 是一种更简单的方式,此外,对于同性群体而言,也是一种更为隐身的方式 — 无论是想表示或掩饰这种身份。」Bobby Kim 补充道。

若要生存,街头文化必须正视性别歧视

SUPREME X FOX RACING SS18 COLLECTIONStreetwear 为男士们创造了一个新的紧密相连的社交空间,自此,长期以来建立于政治、体育、音乐和艺术爱好的友情才开始走向时尚。「Streetwear 产业一开始是以白人男性为主导,这不是一件坏事,但后来它开始变成白人男性自娱自乐的形式,由白人运营再卖给白人,变成了一个非常封闭的空间」,Bobby Kim 补充道。

在此基础上, Streetwear 逐渐在时尚界以及其他文化产业中脱颖而出,但它仍是一个披著社区文化精神的外衣「男孩俱乐部」。受男性特权的支持, Streetwear 成为社交空间中的良好润滑剂,同时也强化了一种新型的风格,但它的本身是基于性别歧视和对女性的人格物化。

Streetwear’s Roots of Sexism

若要生存,街头文化必须正视性别歧视

严酷的现实是,这个「男孩俱乐部」的心态往往会创造一个对女性极为不友好的环境。「在纽约,有一些 Streetwear 店舖会雇佣了一大群魁梧粗暴的男性店员,而我的很多朋友都遭到了攻击」,Married to the Mob 创始人的 Leah McSweeney 在被问及 Streetwear 的早期文化环境时这样说道。

Leah McSweeney 于 2004 年创立了她的个人品牌,她是女性 Streetwear 的早期先驱之一,并一直致力于填补这块空白,打击行业对女性的不公平对待。她早期最具标志性的设计之一是「Supreme Bitch」,然而后来被 Supreme 诉以商标侵权并索赔 1000 万美元。最具讽刺意味的是,Supreme 本身也是直接从艺术家 Barbara Kruger 处直接盗用了标志。

若要生存,街头文化必须正视性别歧视

“It was definitely very predatory. It’s almost sad how much it was. It was such a part of my world that I didn’t realize it was a bad thing.”

造型师兼创意总监 Beth Bephie Gibb 在 90 年代中期曾在 Stüssy 和 Supreme 工作,她也为我们回顾了当时这些纽约著名滑板商店中的常见掠夺式文化。「这种掠夺的方式是多么的令人难过,这是我当时生活的一部分,但我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件坏事。」

随著公共话语权的转变,无论是女性还是男性都有了更开放的空间来分享他们的个人经历。通过这种对话,我们可以深刻反思在工作场所中的性别歧视所可能产生的影响,包括女性比男性受到的系统报酬少,以及长期的性骚扰和虐待。

由于男性主导的根基,Streetwear 也是这种社会结构的一个缩影,甚至成为这些问题的温床。关于「男孩俱乐部」内部的语言和行为,Gibb 补充道,「一切都十分令人厌恶。现在你可能更常听到或看到这些现象,但在当时,整个年轻男孩的世界都被允许做类似的事,说类似的话,来以保持所谓的『Just Boys’。这是一个男孩俱乐部,他们很年轻,而且很不成熟。」

若要生存,街头文化必须正视性别歧视

为了要保持这种「Just Boys」,整个 Streetwear 文化行业的参与者,从上至下,都有意识地(尽管有时在不知不觉中)创造了一种促进男性团结,同时排斥女性参与者的环境。随著越来越多的男性开始关注 Streetwear,男性主导的社区诉求仍然是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其他男生一起排队等待最新的单品发售,这种现象似乎成为了「街头文化」的代名词。

随著数字时代的到来,这种社区意识在网上得到了无限放大,各种平台为志趣相投的人们创造了一个数字空间,以建立真正的联系,与此同时,它也为恶魔创造了温床。

“The thing that people were saying on these forums was nuts. ‘I hope she gets AIDS, she’s just sucking dick to get into the scene.’”

在公众监督范围外的这些互联网角落中,主要由男性组成的社交平台不乏贬低女性的言论,甚至还涉及对其他社群的歧视言论。「他们在这些平台上会说出许多恶毒的话,『我希望她得艾滋病』,『她死后也不能上天堂』之类的」,McSweeney 回忆道。

虚拟屏幕所授予的这种匿名性,以往许多被隐藏的言论如今可以肆无忌惮地暴露。从品牌 Campaign、Lookbook,到 T-Shirt 上的印花图案,这些被认为是 Streetwear 的核心吸引点却往往滋生出不平等和对女性的超性化。

若要生存,街头文化必须正视性别歧视

FOUNDER OF SOME WARE, BRENDON FOWLER (LEFT)这种力量之强以致于不少街头品牌 DNA 中有了这种成分,甚至认为,将品牌或行业向女性开放可能会损害这种 DNA。「我认为一些年轻的男孩消费者还抱有一种落后的思维,认为女性穿著 Unisex 的服饰就是胡来,而那些专为女性打造的服饰也并不适合她们」,Some Ware 的创始人兼创意总监 Brendan Fowler 表示,品牌的设计一贯采用 Unisex 的风格,「或许他们只是习惯于用多年以来习得的性别风格来思考。」

随著时代潮流的更叠,文化的内涵和背景确实在变化,「Boys will be boys」并不能成为那些表达了女性物化的图象、诋毁女性的工作环境、以及没有正确指导男孩们言行的藉口。

Women’s Path of Breaking In: The Exceptions

若要生存,街头文化必须正视性别歧视

尽管 Streetwear 的大多数著用者都是男性,但女性街头时尚先驱同样也为现在的街头流行作出过杰出的贡献,只是这种贡献往往是十分容易被大众所忽略的。事实上,零售商 Union 在纽约街头开设的第一间店舖,成为了街头服饰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象征著街头流行服饰的商业化,而这不仅仅归功于 James Jebbia,也得益于他的女性搭档 Mary Ann Fusco 的突出贡献。除了共同开设街头服饰零售商店 Union 以外,两人还曾共同创立了当今最具影响力的街头品牌 Supreme,但作为女性创始人的 Fusco 却常常被世人所忽略。

Gibb 说道:「Mary Ann 是街头服饰商业化的先锋者之一,但你可能从来都没有听说过这个名字。」至今都没有能够明白为什么早期的街头时尚女中豪杰没有能够得到大众的认可,就连 Fusco 自己都感到疑惑。「有时候我会感到很气愤」,Fusco 坐在她的古著商店 Maison Jadis 里说道,「曾经是我让所有的店舖都走向了正轨,但 James 永远不会承认 — 如果没有当时的我,就没有现在的他。」

若要生存,街头文化必须正视性别歧视

「我想一部分的原因应该是,大部分女性是被男性带进街头时尚的圈子里。正是因为有这种不光彩的事情发生,在街头文化中才没人正视女性。」Gibb 解释道。

无论是因为父权制支配著媒体和外部的旁观者或是运动的内部结构,女性都被抛弃在街头服饰的历史长河之外。这都是在这条道路上已经留下深刻影响的女性自我意识和坚持抗争性别动力的结果。「在很多街头服饰公司和品牌内都以男性员工为主,因此,作为一个女性想要在会议中争取话语权是一个证明自我的巨大挑战」,男装品牌 ALCH 创始人 Alexandra Hackett 如是说道。正如所有行业一样,赢得话语权成为了女性的自我挑战,这不仅推动了女性街头文化的进程,也同时为其他特爱街头文化的女性树立了正确的榜样。

若要生存,街头文化必须正视性别歧视

FOUNDER OF ALCH, ALEXANDRA HACKETT“It was a way of growing up in the hood and being fashionable and saying I’m a tough girl, don’t holla me on the street. In a way it was fashion but it was also protection.”

「作为一名对工作和艺术都非常认真和专注的年轻女性,这是我和男性见面并不被其物化的一种方式。」Vashtie Kola 解释她为什么会喜欢上 「男性化」 的街头风格。Kola 同时也是一个音乐视频导演,在 2000 年早期的纽约市中心俱乐部文化中被誉为先驱。2010年,她成为历史上第一位与 Jordan Brand 合作的女性, 但事实上这也是 Jordan II 的第一次联名。

「尽管有女性元素的参与,但整体上还是呈现十分男性化的风格。在我来看这是一种成长的方式,在时髦的同时,我还想表达:『我是一个坚强的女孩,所以不要在街上对我大呼小叫。』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一种时髦,但与此同时这也是在自我保护。」Kola 补充道。

若要生存,街头文化必须正视性别歧视

JORDAN BRAND COLLABORATOR, VASHTIE KOLA传统的男性特征和元素已经成为被「Boy’s Club」接纳的女性成员的身份认证。 Kola、McSweeney、Gibb 和 KITH 曾经的女性领导人 Emily Oberg 都曾公开表述过,他们曾经被男性化的街头风格所吸引,并且在成长环境中常常被男性角色所围绕。「我曾经在身边全是男孩的环境下长大,并且成为假小子会让我觉得很自在,所以我对如何融入男性主导的世界也丝毫没有压力」,最近刚刚与 Jordan Brand 合作过的造型师 Aleali May 说道。

若要生存,街头文化必须正视性别歧视

ALKALI MAY, BY ADAM KATZ SINDING/LE 21EME由于街头时尚来自于男性,因此最早被街头风格所吸引的女性都对传统的男性风格和爱好感兴趣。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她们都生不逢时,对于像 May 和 Kola 这样的女性来说,这意味著一种被接纳的感觉。 「我觉得我被接受了,因为我是一个『假小子』」Kola 说。 「我认为,我以某种方式融入了男孩,这对我来说就像滑冰一样如鱼得水。」

当然,并不是所有喜爱 Streetwear 的女性都会在「假小子」的心态中找到认同感,也并不是所有喜爱街头文化的女性都感到被忽视和不尊重。「我以前是我自己的老板,我掌控所有的事情,而那些男人们则需要听令于我」,早期掌握权力的 Fusco 如是说道。

“Just because I’m ‘accepted’ doesn’t mean that men should go around disrespecting other women.”

对于其他女性来说,参与到街头时尚中和成为一个「假小子」 ,是她们用来打破传统性别角色区分和传统性别期望的代名词。「我在某种程度上被接受成为一个男孩, 但这不代表我认同他们可以不尊重任何女性。」McSweeney 说道。

同时,街头文化并不是凭空出现的,如今街头文化也不可能凭空生存下去。所以,想要打破传统观念的街头女性必须从音乐、视频和艺术等方面持续抗争下去。成为街头潮流的一份子,并不代表只需要融入到男性团体,而且需要女性在文化贡献上需要持续努力并成为街头文化的主力军。

如果只是单纯的想颠覆父权制的社会形态而抵制女性在街头潮流中所受到的歧视,这种想法不仅是片面的,而且还阻碍了街头服饰的发展和潜在增长。

Dismantling the “Boys’ Club”

若要生存,街头文化必须正视性别歧视

随著街头服饰市场的增长和传统时尚分界的模糊,街头服饰的面貌必然会改变和发展。但仍有待观察的是,是否街头服饰的变化也会与社交气候和市场需求的变化相吻合。

「女性事业发展到现在,我们已经可以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了。女性街头服饰市场随著女性运动而增长,现在的女性街头服饰市场已经比以前大很多了。」Kola 说道,「对于许多新进入这个市场的品牌来说,瞄准女性街头服饰消费者是一个非常明智并有利可图的决定。但是,这也往往容易让这些品牌陷入一个迷思中,那就是『女性服饰必须要粉红,必须要小码』。」

“Women feel confident and cool in their oversized clothes now. We don’t need tight dresses to feel feminine.”

同样 Hackett 也说:「许多品牌都不明白某个特定行业是怎样运作的。我已经看过太多品牌认为女生就是应该喜欢粉色和奢华的面料。」

无论是老品牌还是新品牌,意识到摈弃传统的男性气质,并认识到无性别才是街头时尚未来才是成功的重要关键。「现在的女性认为 Oversized 服饰能够给他们带来自信, 我们不需要紧身衣服来感受女性魅力」,莫斯科著名街头服装和时尚买手店 KM20 的创始人 Olga Karput 说。

若要生存,街头文化必须正视性别歧视

PIONEER OF THE ‘STREETWEAR FEMINISM’ MOVEMENT, ADRIANNE HO毕竟,T-Shirt 和 Hoodie 才是街头服饰的核心,其本质就是男女皆宜, 这也是将来街头服饰转变中不可偏离的核心。许多品牌和公司都在向这一概念靠拢,就连曾经宣称无性别的街头服饰概念是病态的奢侈品牌都大声呼喊要加入这一浪潮。

事实上,像 Vetements,Off-White™,Heron Preston 和 ALYX 这样的街头潮流的新宠儿都是通过女性产品的推动而取得成功的。与此同时,Balenciaga 和 Gucci 等传统品牌也因采用街头服饰而重新焕发活力。即使像 ASOS 这样的电子商务巨头也已经转向街头服装,采取了无性别的营销战略。

若要生存,街头文化必须正视性别歧视

STUSSY SS18 WOMENS COLLECTION像 Brashy Studios 和 Unravel Project 这样的新兴品牌,也充分了解并考虑其客户群的多样性。 在鞋类领域,像 Nike 这样的公司也在努力实现更均衡的性别象征。

Aleali May 说道,「当我参加那次 Nike 的会议时,他们向我展示了所有新颖、令人著迷并且没有性别定义的新 Jordan Brand」。她与 Jordan Brand 所合作的 Jordan I 是继 Kola 之后第二个与女性合作的联名系列。「行业中总会有女性打破壁垒, 即使在约旦境内,这些女性也在幕后,努力打破这种模式。」她补充道。

若要生存,街头文化必须正视性别歧视

OLGA KARPUT, BY ADAM KATZ SINDING/LE 21EME「在现实中,女性不仅仅可以做男性可以做的工作,而且甚至还能做得更加出色。有时候我可以感受到那些来自街头品牌的人不相信我作为一个女性可以有能力购买最新的运动鞋款和科技感服饰。但如今,我的公司正在销售 NikeLab 和 adidas Consortium 的所有限量鞋款,而 Virgil,Heron 和 Gosha 正在和 KM20 独家联合发布最新的胶囊系列。」 Olga Karput 说道。

“There’s an edge and a coolness to being a young disrespectful, straight male and I think the streetwear industry has definitely glamorized that.”

当今的街头服饰的先驱者们需要接纳一个观点,那就是街头服饰的改变正在受到公众的监督,尤其是现在的年轻人。Bobby Kim 解释道:「这些孩子不想知道你下一个项目是什么,但他们会向你发问:你在为女性事业做些什么?」

鉴于 Streetwear 拥有著如此龐大年轻人群体力量,它的发展亦可视作一种运动。而如今,它正处于一个特别的阶段节点,除了整体的形式改变,更希望能产生积极的影响力。这首先是接受并承认它一直以来的强大盾牌——男性特权,一直是「Boy’s Club」模式成功的驱动因素。「对于那些不敬的年轻直男的恶行,现在会有相应的限制和边界,我觉得街头服饰行业肯定会更加美好。从前的许多做法是错误的,我们需要改变,我们有能力改变。」 Gibb 说。

若要生存,街头文化必须正视性别歧视

ALEALI MAY X AIR JORDAN 1街头服饰中的性别权力运动已经被证明是一种强有力的社会运动,其根源是在于女性拒绝接受传统的时尚规范和标签。如果街头服饰可以再次捕捉到这一种不守成规的社会改革,并且利用其特权地位来促进社会的包容性,街头文化将继续蓬勃发展。但是,当各个行业中的父权制的组织结构逐渐被拆除了以后,街头服饰和代表男性的「Boy’s Club」是否还能继续生存下去。

责任编辑:Coldboi
文章来源:HYPEBEAST
数据统计中!
{{arc.userid}}
{{arcf.userid}} {{arcfIndex + 1}}

{{arcf.msg}}

{{arc.msg}}